首先感谢有网友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做了很认真的留言。这样针锋相对的留言已经不是一次了,我的很多关于中日之间的事情的看法都有一些网友出来批评,大多数充满了愤怒,甚至是肮脏的言语,对那些我是一笑置之的。而今天早上这位网友说看我的帖子很长时间而终于出来说话,而且写的比我的原帖还要多,可见其良苦用心。虽然有些词句对我的家人不敬,但且谅之。
首先我觉得有一个大误会,也许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楚?我在对我国的一些现象发表不满或者意见的时候,并不等于我就站在了日本的立场上。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也是我一直反对的东西,因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毛泽东时代的思维方式,是导致了很多悲剧的一种思维方式。对某人的某种观点或者作风有意见,并不等于就是他的敌人;对执政党的某些政策持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并勇于提出,并不等于就是要反党夺权的坏分子;对于国外好的思潮和经验积极学习并宣传,并不等于就是崇洋媚外的小人。正是因为不具备这种宽容,在我国才会出现“万众一心”的局面,才会听不到不同的声音。有了问题欢迎讨论。
第二个冲突应该是在战争观上。而战争观,自古以来就是有很多的观点与争论,所以我也不想说服其他人如何,只是再次表达一下我的想法。在战争中表现出惨无人道的绝不是日本一只军队,听听西路军幸存女兵讲讲她们的遭遇,看看中国大地改朝换代东征西伐的几千年进程,你就会明白一个事实:中国人在打仗的时候,无论对外族还是自己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但是注意,我绝不是说日本人的所作所为可以原谅,而是想说,过度的失去平衡的只强调敌人的残忍,就会忽视了战争本身的惨酷。
我们的教育对战争观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常说一场战争是“正义”的。其实,没有什么正义的战争,只有残绝人寰的战争。就如现在美军进入伊拉克一样,不管美国说的多么冠冕堂皇,也掩盖不了战争的本质。无非是一个政权要击败另一个政权而用人命去做的赌博,胜利的一方都说“我们是正义”的。
这种给战争涂上喜欢的色彩的一个最现实的例子就是,我们在诅咒日军的侵略战争的同时却在歌颂那四年的内战。其实,这四年和那八年,对普通老百姓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更可悲的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勇气承认国民党在那场战争中的作用,还不能给跟着国民党而战死沙场的将士一个公正的评价(参见【1】【2】)。
第三点就是我们到底该“恨”什么的问题。中国的年轻人在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情况下对日本这个国家却产生了刻骨铭心的恨我想是有原因的,恐怕就是我们对那场战争失衡的教育。在中国以前巨牛的时候,也曾经欺负过周围的小国,在两个力量相差悬殊的时候,弱小的一方必然要被欺负。那个年代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相差就很悬殊,所以我们被侵略了,而且不是只被一个日本侵略,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是历史的必然,伟人也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没脾气。可是我们一直被铁蹄践踏了多年之后,却成了胜利国的一员,这下有了脾气,我们有了数落日本的资格。可悲的是,我们只记住了战争的结果,却忘记了战争的起源——旧中国的落后。我们只是恨日本挑起战争,却不恨自己为何不争气,不强大些。我们很多人只知道反日,却不知道现在的日本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只知道怨别人,却从来不找自己的原因,这是中国人的老毛病。
很高兴当今的中国能有这么多热血青年,但热血都用来往别人的头上浇未免有些浪费。对于这样的日子,与其庆祝所谓的胜利,不如想想该做些什么能解决自己的问题。缅怀先烈当然是应该的,但更应该想想如何能保护我们的子孙。
说得好!三点都讲到了点子上
ZT【明报专讯】日本战败60周年於昨天到达了它的「仪式高潮」,在亚洲各国的抗议和反思声里,日皇明仁对战争阵亡者「表示哀悼并盼愿日本永远不再卷入战争」, 日相小泉纯一郎则对战争行为「表示真诚道歉并承诺深切反省」;如果仪式像戏,日皇和日相的念白乃如大结局前的歹角台词,没有它们,戏剧即难落幕。
可是,可以预期,即使有了台词,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之间的战争怨恨也绝不会戛然而止,可别忘了,10年前,在日本战败50周年之日,日皇和日相亦曾分别发出类似哀号;20年前,也是如此;30年前,亦曾如是┅┅由於欠缺实质的赎罪行动(例如立法禁止扭曲史实的教科书,又如公平处理慰安妇的赔偿责任,再如妥善解决所谓靖国神社的供祠和参拜安排),「仪式」势必循环重现,仪式之戏亦必一再重演、重演、重演,像一出永不结束的亚洲式百老汇歌舞剧,荒腔走板,令观众欲哭无泪、欲笑无从。
在这出歌舞剧里,日本的国家立场一直站得很稳,那就是,官方从来不提「战败」二字,日皇和日相所强调的只是「终战」,是的,战争结束了,当日本人宣布战争开始,它便开始;当日本人放下武器,它便停顿;正是「 终战」二字让日本人在心理上保护了自己的「主体意识」,然而也正是「终战」二字让亚洲各国明白日本在心理上仍未准备好承担战争责任,所谓「真诚道歉」也好,所谓「深切反省」也罢,真的只是顺应仪式剧情而朗读的公式台词。见微知著,官方修辞就是外交政治,仅是「终战」二字已足让亚洲国家挺身抗议,这个词汇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操弄历史」,只不过较为精致,也较为抽象。
在中国大陆,尽管北京政府从不鼓励吃过战争苦头的人民向日本强硬索偿,但至少,所有官方用语都是以「抗战胜利」为论述主轴,站稳在8年血泪的记忆线上,让全世界听见这个曾遭战争蹂躏的国家的呼号。而对岸台湾,态度则截然迥异,执政的民进党一方面坚称至今为止国号依旧是「中华民国」,另方面却唐突地沿用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的殖民地思维,全盘承袭了日本人对於战争起始的修辞逻辑,左一句「终战」、右一句「终战」, 彷佛今之「中华民国」应由陈水扁或李登辉时代开始起算,跟尽管战术极差但至少算是真正打过抗战争的蒋介石政权完全无关,更跟8年抗战的血泪苦难完全无关。为什麽要这样做?台湾《中时晚报》总主笔杨渡说得好:那是为了「遗忘」。如果民进党政府不采用「终战」之词,便必须回到中华民国的历史脉络里去谈「光复」。 因为,1945年8月15日之後,中华民国确是光复了台湾,久当日本殖民地的福尔摩莎被重新纳入中国混沌政治的动力场,开展了後续的另一场混沌历史。正如杨渡所质问,「从1945到1949,这4年里如果台湾不是作为中国的一省,如何卷入内战?如何有台湾人被徵召到大陆参战?如何有中华民国撤退到台湾?以及後来的白色恐怖肃清? 」;如果民进党政府愿意正视这段历史,岂不跟其向来信仰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有所违背?岂不削弱了陈水扁据之以高喊「台湾独立万岁」的其中一项迷信理据?
遥观大陆,近看台湾,我猜日本人必在心里暗暗高兴。
你们华人经常咒骂我篡改历史,请问,你们自己呢?中国大陆的历史教科书,有哪一行白纸黑字是忠於历史?从1911年到1949年,你们遗漏了多少应被写入的史实?从1949年到1989年,你们又遗忘了多少应被记得的血泪?再说,我们日本人刻意隐瞒伟大天皇的战争罪行,让以东条英机为首的被称为「极罪廿八」的28个内阁成员撼上所有责任,岂不亦跟你们刻意不提伟大主席之责而让以江青为首的被称为「四人帮」的四个倒霉鬼扛罪一样,只属「历史需要」的弃车保帅,有什麽值得批评?
至於台湾政府的官方取态,请问有哪项政策不是由於迷信「统独不两立」而刻意把战争历史像包裹寿司一样任意切来卷去?又有哪位高官不是由於深深恋慕日本而把殖民地时代的黑暗扭曲说为光明?如果连华人都如鹦鹉学舌般把「终战」二字唱得响亮,我们日本人还有需要进一步反省吗?
历史经常出现悲剧,对於悲剧历史若处理不当则是闹剧,这是一台「大东亚共唱」的荒谬之戏, 今年演完,以後必仍再演;10年後,70周年,且看这预言会否实现。
马家辉 资深传媒人
支持你!我觉得我个人跟你的看法差不多。
那一篇文章,也是说得有理的。我支持你的看法。
纵观历史,中国人的内讧及残忍暴行确实是与外族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己尚未反省,难免会被别人嗤之以鼻,授之以柄。
说得好!
“很高兴当今的中国能有这么多热血青年,但热血都用来往别人的头上浇未免有些浪费。”这句话太对了。
最近 cctv 上关于抗战的片子里开始使用“中国军队”一词,似乎开始包容了。然而,他们要做的仍然很多。
还有,gcd 关于抗战的稍显片面的教化方式,跟曾经的纳粹通过鼓励极端民族主义而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似乎是相似的,当然程度不同。
精彩!!爱国主义精神需要,但仅仅靠抵制几天日货,发动几次反日游行的爱国主义却是经不住考验的,中国现在到处是一片浮躁,学术界,企业界,还包括这个爱国主义,骂也骂了,砸也砸了,安下心来好好学学别人的长处吧,不是说到处是高层建筑国家就发展了,不是说运来所有的部件组装起来一个宝马车中国汽车工业就振兴了,当台风来临的时候用不着全市几十万人口总动员,严方死守,当马路上不再有臭的让人几天吃不下去饭的垃圾箱,当出租车司机不再吹嘘自己已经跑了16万公里的轿车还是新车的时候,我想中国才算是真正的发展了,壮大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同志们,努力吧。
在我们这个不能有异样声音的国度,人们也习惯了听不进异样的声音。这正是我们的悲哀。对于那场战争,除了仇恨,不知道我们还学会了什么。
六十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及亚洲犯下的罪行,相信没有中国人或是其他正义的人们不会感到愤慨的。如果看不到这个前提,在网络上空发议论,不是思维有问题,就是成心制造笑料。
基本同意楼主的在本文的观点,但对于前一篇文章中的一些说法,实在不敢苟同,按照你的想法,似乎我们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根本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落后,所以我们被人欺负就是活该,这无异于将无数革命先烈抗击外来侵略者的理想和光荣统统一笔购销了。我倒要问问你,我们庆祝抗战,纪念烈士,有什么不对?我们牢记历史,弘扬正义,又有什么错?
我们是应该客观地看待事务,理性地对待日本,我也反对什么抵制日货,游行示威等过火的做法。但也应该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保持警惕,不要被其漂亮的说辞所蒙蔽。跟你说一句,陈水扁在抗战纪念日上连“抗日”两字都不敢说,他用了“终战”两字。这两字虽然你在那篇文章中是引用了日本的说法,看得出来,虽然只是引用,但你其实是认同的。事实上,像楼主这样的普通人可能会认为这也没有什么不妥,但真正搞政治,搞外交的,像陈这样的人,就能辩明其中的巨大差异,而日本社会的右倾化就是这样在点点滴滴的历史窜改中逐渐潜移默化的。
中国的反日情绪和日本的右倾化是密切相连的,正是日本否认慰安妇,否认南京大屠杀,窜改教科书等等一系列恶劣行径逐渐导致了中国的反日情绪高涨,单方面要求中国抛弃对日本的反感是不现实的。看看韩国吧,自焚,切手指,不知道在你眼中,这些人又是哪一个层次的愤青?
马哥的大部分观点都是认同的,其中可能大部分热血青年最需要正视的就是不要被仇恨阻挡了自我提高和前进的脚步。
但是,有点说法可能欠妥:“这四年和那八年,对普通老百姓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个区别太大了,战争劳民伤财是肯定了的,但是内战和外侵绝对不是一回事。教科书文献说的再多,抵不上事实:我的外公外婆都是七八十高龄。外公是从解放战争战场上出来的老战士,外婆也给我描述过日军入侵的时候我们当地的情形。内战可以谈判可以以政治手段化解,对付外侵只有一个就是坚决抗击!而且对于老百姓来说,受到的伤害也绝对不是等同的。
而且现在国内正在越来越客观的看待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历史会越来越客观的被还原。
P.S:我有几个澳洲朋友,告诉我他们澳洲人也同样很不喜欢日本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对待战争的态度!这种不喜欢甚至敌视的态度更多的其实是取决于日本自身,被伤害国的国情、教育、思维其实不是本质矛盾。
战争是残酷的,然而历史是不可以忘记的!